|
樓主 |
發表於 2013年11月29日 10:58 AM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aganini 於 2013年12月1日 12:21 AM 編輯
後來發現很多進口車也是MIT
所以這次嘗試國產車
進口車在組裝上通常手會很酸
可能是膠件比較硬
也遇過難組的狀況
通常利用工具就可以解決
說明書通常也會說明
我所提到的問題
1. 轉向緩衝組裝不易:
請問利用什麼工具可以解決?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2. 直接使用工具調整正反牙拉桿長度時, 球頭會脫落, 所以乾脆把拉桿拆下調整長度, 因而造成調整上的些許困擾:
有人提到將拉桿膠件剪短就可以解決, 請問這樣會不會很醜?
如果剪得不好, 會不會把零件弄壞?
已經出到第2代了, 為什麼不修正問題, 直接採用長度適合的零件?
請問廠商在整人嗎?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3. 馬達中置, 需修剪尾翼, 以避免卡到後避震器, 造成外觀有點醜:
這個問題我也提出將尾翼向後拉的解決方法, 但為何廠商網站或說明書未提?
是希望消費者多花點心思在這台車上嗎?
還是希望消費者養成用腦的習慣?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4. 馬達中置, 後避震器裝在後蝴蝶板前側, 會卡到扭限, 因而面對low traction情況時, 少了一項可調整的地方: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5. 若電池沒固定的很緊而向前滑動, X型卡住電池前端的方式, 更難以避免電池向前撞到轉向伺服, 造成轉向伺服受損:
這個設計與Yokomo類似, 廠商的解決方式是在轉向伺服後蓋貼上緩衝膠墊, 但膠墊可以抵擋住多少衝擊力?
若車子瞬間加速度太快, 電池又向前滑動, 不是更容易把X型膠件撐大嗎? 造成電池向前大力衝撞轉向伺服嗎?
X型膠件就像日常生活上, 方便撕開塑膠包裝所設計的那個凹孔, 所以更難以撐住電池前端, 避免其向前滑動.
這不是基本的力學常識嗎?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6. 馬達中置, 未保留多一點空間安裝馬達散熱鰭片, 進而安裝側向風扇, 因而對於馬達過熱的問題不易直接解決: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7. 調整馬達位置時需注意會不會卡到塑膠件: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8. 可進行微調的便利性, 如Caster, 不若歐系車: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9. 調整軸距時, 在某些情況下, 後輪座會磨到輪框: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0. 玩車的人並非全是選手, 設計時請多考慮休閒玩家所需的便利性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1. 說明書可以寫得再詳細點嗎?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2. 2樓sbamuh_sdt大大所提的"後置的馬達護蓋下面 很容易受傷 撞到螺絲都快噴出來了"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3. 轉向伺服只能使用短版(low profile), 不像Yokomo B-MAX2, 只有裝長條電池時, 才需使用短版伺服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4. 轉向伺服安裝時, 左右各兩顆螺絲, 下面那顆裝的時候需拆側板, 且使用緩衝膠墊時, 螺絲如果鎖的不夠進去, 側板裝上後, 兩個會卡到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5. 可裝短版或直條電池, 分置式電池則不知該如何安裝, Yokomo則3種皆能安裝, 不知道松倉職人使用哪種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6. 使用中置馬達+短版電池時, 電變可置於底盤, 但使用長條電池時, 若電變置於馬達前面, 電池上方的塑膠件上, 則車殼需開洞, 如此一來車殼便失去保護電裝的作用. 若電變置於固定電池的十字架上, 車殼不需開洞, 但換電池時, 十字架需移開, 電變會跟著動, 這點也有所不便, 且電變安裝於十字架時, 需考慮車殼蓋上後, 會不會卡到電變. 看來需要有點DIY的經驗.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7. 前方配重, 未附贈銅製改裝件, 一次到位. 且更換配重塊時, 除了需拆螺絲外, 連擺臂也需一起拆卸. 這一點也有所不便.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8. 尾翼若有噴漆或貼貼紙, 有點厚度, 安裝時需DIY塑膠墊片, 那2跟扣環才插的進去.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19. 23樓joeworld大大所提的"後置馬達板大齒防塵蓋固定螺絲孔磨到的問題"
這個問題, 廠商應該不會太難解吧?
或許還有其他問題
小弟未提到
請各位玩家勇於提出
經過以上分析
諸位認為這些問題都無解嗎?
小弟是無的放矢嗎?
買2代車還遇到這些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 諸位不會覺得不爽嗎?
諸位的態度將決定日後買這台車玩家的爽度
更深深影響著廠商
廠商尋求精進的原動力, 不是諸位的態度嗎?
小弟所提的問題, 不知道老外能不能忍受?
會不會也裝車裝到想摔車?
DIY到想砸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