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3年8月2日 06:57 AM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chan.chenhao 於 2013年8月2日 11:24 AM 編輯
davidlitmanen 發表於 2013年8月2日 01:09 AM
問得好,我之前二樓不是有說有時間就再寫一點? 由於沒人問我以為沒人有興趣,今天chan大問到小弟心坎裡, ...
D大所提供的傳統方法Link中, 其對兩槳重心拉準是將膠帶貼於外部(遠離旋轉中心). 這樣會拉大R.
小弟的意思是若調整重心點時是將膠帶貼於槳根(接近旋轉中心), 則會是以兩槳中最小之R當作基準來進行調較, 這樣的調法其R是有機會比固定在槳夾上直接校準來的小的.
Step1:R1>R2=>在槳根上貼m1使 R1縮短(R1-r1)=R2=R
Step2:(目前想到兩個Case)
Case 1: (M1+m1)*R > M2*R =>在R點上貼 w2 使 (M1+m1)*R = (M2+w2)*R
=>這個Case無法確認其與固定於槳夾上何者轉動慣量小(?)
Case 2: (M1+m1)*R < M2*R =>在R點上貼 w1 使 (M1+m1+w1)*R = M2*R
=>這個Case其轉動慣量會大於固定於槳夾上, 因其膠帶分散於槳根與重心
補: 趕上班, D大的
"R1 > R2 ---調完重心 ---> 1. 右邊力矩大 2. 左邊力矩大
R1 < R2 ---調完重心 ---> 3. 右邊力矩大 4. 左邊力矩大"
敘述小弟目前還看不太懂, 晚點Update ... : )
=>
這四個Case應可簡化成兩個(? 還是D大有表示其他意思? 方便請D大再對這四個Case敘述更清楚一些嗎? 感恩.)
只看其中一敘述:
R1 > R2 ---調完重心(=>(R1-r1)=R2) --->
1. 右邊力矩大[=>(M1+m1)*(R1-r1)<M2*R2]
2. 左邊力矩大[=>(M1+m1)*(R1-r1)>M2*R2]
不確定左右邊是哪邊, 可能定義方向有不同, 不過這兩個Case應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在調重心位置時, 並不能確認M1(不管是否+m1)與M2的大小關係...
===分隔線===
以上述的Case 1來分析傳統法與槳夾法.
傳統法:
Case 1
假設1:R1>R2
加m1後
(R1-r1)=R2
假設2:(M1+m1)*(R1-r1)>M2*R2
加w2後
(M1+m1)*(R1-r1)=(M2+w2)*R2
改寫為
M1*R1+m1*r根=(M2+w2)*R2
(r1=加m1上去後重心移動距,r根=槳根距,r1不等於r根)
=>
總轉動慣量=
[M1*R1^2+m1*r根^2]+[M2*R2^2+w2*R2^2] --->A
槳夾調整法:
Case 1.1
假設1:R1>R2
假設2:M1*R1>M2*R2
加m夾2後
M1*R1=(M2+m夾2)*R2
=>
總轉動慣量=
M1*R1^2+[M2*R2^2+m夾2*r根^2] ---> B
Case 1.2
假設1:R1>R2
假設2:M1*R1<M2*R2
加m夾1後
(M1+m夾1)*R1=M2*R2
=>
總轉動慣量=
[M1*R1^2+m夾1*r根^2]+M2*R2^2 ---> C
大概知道自己的想法了...
個別槳相比,因在槳夾上調整, 只增加一邊槳的重量, 故有一邊轉動慣量一定會較小, 但, 若兩邊加起, 整體來看呢??
如何確認
m1*r根^2+w2*R2^2 --->A增加的膠帶轉動慣量
與
m夾2*r根^2 --->B增加的膠帶轉動慣量
or
m夾1*r根^2 --->C增加的膠帶轉動慣量
的大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