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為BN414發表。
原文為march發表。
平衡片在旋翼上面;中間;下面和直昇機的穩定或靈活性倒是沒啥關聯,這和平衡桿長度'平衡片重量及平衡桿搖翻警{有關,早期為求穩定度大部份旋翼頭離機身高,所以控制連桿也長,現在為求靈活度,旋翼頭都降粉低,自然將平衡桿設計在旋翼下,這樣控制桿也可縮短.
很抱歉不是要給您兔草、平衡感裝置在甚麼地方真的對效率有影響,先說個題外話:您知不知道F2A〈線控競速〉或是F3D〈遙控標竿競速〉為何部分選手選用單槳螺旋槳?因為高速轉動時、後槳會吃到前槳的尾流降低螺旋槳效率。
同理主旋翼是否干涉平衡翼、或者平衡翼牽制主旋翼時是否受主旋翼影響、都是設計直昇機時很重要的問題、不單純是好看與否的問題,理論上裝置在上面、因為不受主旋翼尾流影響、應有較佳的牽制效率,裝置在主旋翼重心下端、因為力距的關悉壅有較佳的操控性,至於平衡桿的長短、粗細、平衡翼的大小、翼型、重量、確實也影響頗大、只是那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因素了,如果您玩的夠久那您應該記得Hibobo 第一代Shuttle-20綠頭蒼蠅那一台吧?它的平衡桿就是在上頭、後來在z系列才改裝在下面的,飛起來有相當大的差異。
wa!!BN414說的完全錯誤喔!我用幾個實例說明.....
1.單槳理論和我們這論壇主題實在無關,早期由於螺槳設計沒那麼進步,而且機速達到某一個程度他們反而認為螺槳反而是一種阻力?甚至產生亂流?但我認為只剩單槳為了平衡起見,在另一端再加重平衡,而這時產生的飛輪效應又必需去切削驅軸重鎚,而機頭增加重量又必須從機體設計改變,事實上反而從螺槳形狀及切風面來研究改良還比較省事,否則我們4周模型早都是單槳啦!!不過這10年來ASP螺旋槳在模型圈的佔有率是無庸至疑的,這是優良設計及理論的證明,飛機螺槳靠近機身部其氣流會受機身影響產生亂流 ,所以它設計螺槳的曲線是讓氣流繞射出去,從俯視機身看它是一個傘形面積,原廠說明較其他廠牌增加15%面積,所以使用此種螺旋槳有較好的低速特性.所以我們在怠速降落時會特別穩定就是由此而來!
2.回到主題;你可能先要瞭解平衡片對於主旋翼之關連,更對於在上或在下會對主翼產生影響更是牛頭不對馬嘴(去看看貼圖區那架KA50戰鬥直昇機),請看說明:a.旋翼頭距離機身的距離會影響鐘簧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