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2年8月3日 06:18 PM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 David , Kun , Zi 各位前輩的指導
在各位前輩的指導之下 ,
加上 自己剛剛又去古哥了一下 雙槳 的定義
從中學習了解到 , 雙槳 和 螺距 的差異
慢慢解開心中的茫點...
這兩者中間看似一樣 , 都有攻角 , 最後都要修正微調螺距
但卻又大不同...
古哥來的
=> 雙槳 , 指的是 兩只或 多隻槳葉 , 不在同一個 水平面
( 在這 , 可以理解成變成2個平行線, 或 不平行線 嗎 ? )
產生高低落差 , 須調整機械結構的連桿 , 通常先調整一邊
使其在同一水平面運作 , 不致產生剪刀口 ,
然後 , 在依據連桿的無法完全調整到水平歸零
槳葉產生的些微攻角 , 再用連桿慢慢調整到水平一致
最後 , 再用微調去克服這些微差距
( 到這邊 , 可以理解成 調整 " 攻角 " ( 螺距 )了 ? )
是的 , 我文章的方法 ,
按照幾位前輩的指導 與 參照 古哥所下的定義
的確不可稱之為 => 調整雙槳
到此已非常明朗囉 !
只可稱之為 => 微調 零螺距
感謝三位前輩的指導 ,
後學這新手的觀念 , 真正的是需要前輩們不吝指導
才能有所進步 , 不然都傻傻分不清 ... 金多謝 !
說真的 , 當時最大的茫點 , 應該是
腦中秉持著一個邏輯
反正就是把雙槳 ,反摺之後觀看
他們如果 , " 重疊在 " 同一直線 ,
不就代表著他們已經呈水平 ?
但不懂得 , 或甚至直接忽略
這之前的 硬體物理結構調整 的步驟 的 必要性 與 存在 與否
這中間的差異性 , 應該最主要的是
=> 完全忽略了 或 甚至不懂 , 原廠一出場 , 就已幫你把這關省略
導致 , 後學這完全新手 , 不知道這高低槳 ( 雙槳 ) 的存在 ,
反倒是 , 直接用微調螺距 , 使機子的雙槳 , 保持在最佳狀態 ...
這一篇讓我學習了很多 , 再次說聲感謝各位前輩的指導 ..
至此 , 也終於完全明白 , 為何有些前輩說
出場就調整好了 , 根本無須動他的道理 !
( 買到機王 , 當然就... )
最後 ..
再附帶弱弱的問一下 , 我這種方式 調整出來的零螺距
有準確嗎 ?
後學的意思是 , 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做調整
畢竟 , 前輩們的文章 , 有時候 , 可能我資歷尚淺 , 火候還不夠
真的是 給他 有看而不太能懂 ... >"<a
註 . 或許 下次墜機時 , 連杆萬一噴掉 , 換一隻新的連桿
可能就真的需要...
執行 雙槳 物理結構調整了 ...
畢竟 , 手上的 Mini 和 02S 都還無重傷 ,
所以 , 僅止執行這文章的步驟 , 就完全歸零
實屬萬幸 ...
PS. 第一篇文章已做修正 , 如有遺漏 , 尚望 各位前輩 , 再提出指正 ...
[ 本帖最後由 seafisherman 於 2012年8月3日 07:02 P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