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樓主 |
發表於 2012年8月11日 02:50 AM
|
顯示全部樓層
 
 
 
雖然目前只會後仰跟前翻,但我漸漸明白120級小機的極限在哪裡。 
用模擬器練,同樣的動作如果動力充足做起來根本就像吃便當一樣容易。 
不管什麼角度都可以在空中停留很久一段時間,久到足夠讓人想一下怎麼打舵。 
但實機卻不可能滯空這麼久,不是因為小機輕,也不是因為慣性小,而是扭力不夠。 
一個小機如果扭力跟大機一樣可以負荷自身的3D動作,不管什麼動作都做得出來。 
看MCPX就是好例子。像是快速鐘擺根本就不可能強求V120D02S做出來。 
 
光是翻個身,就花了我好長一段時間摸索,原來對待扭力小的機子,對pitch的操控 
要類似"點放"。一定要找到最需要動力的姿態,在那個時間點給予大pitch的點放, 
然後回到小pitch,在收放之間保存動力並維持高轉速。 
 
我一直以為,刷電變不是有定速功能,那P Gain設大一點動力不就源源不絕,哪還需要什麼 
特殊操控技巧。錯了,即使是號稱大扭力的HP08外轉,翻個圈轉速還是忽快忽慢, 
有時候操控的時間點沒配合好,轉速回升還會不預期的飛過頭,甚至朝自己衝過來。 
好幾次還這樣飛越頭頂迷向或差點砍到臉。以120級機身的空間,放HP08外轉應該算很撐了, 
但它的扭力在大螺距的時候加速起來也會差個半秒左右,所以才需要點放,讓它 
在小螺距的時候快速的加速到定速值。 
另一個終於弄懂的謎,就是ej前輩所提到的瞬間大螺距來釋放動力。我一直以為螺距超過12度 
升力就會不增反減,結果那是指懸停的時候才是這樣。如果只是瞬間給大螺距, 
維持個半秒,即使到了20度還是能釋放出可觀的動力,這是從尾翼的攻角所得到的結論。 
我想這半秒鐘的動態還不會造成翼後端紊流,所以這樣操控是行得通的。點放的另一個道理就在這, 
扭力不夠的時候,就要抓緊最需要推力的點給予點放,讓大螺距釋放出推力。 
不過說真的,這樣的操控技巧飛起來並不漂亮啊  
 
看螺距曲線最清楚了,大機的螺距頂多13~15度就很多了,V120小機的螺距極值可以到20度甚至更高。 
之前是有想過要乖乖調的跟大機一樣,結果一翻滾就落地了根本撐不起來。難怪官方說明書從來不提 
螺距攻角這檔事。 
各位看官,螺距跨幅這麼大,操控起來怎麼可能會優雅,一定是跳來跳去的。說到底,小機的 
滑溜並不是因為它輕或不抗風,而是馬達的扭力不夠啊。難怪有人說用450級的練進步會比較快。 
 
[ 本帖最後由 davidlitmanen 於 2012年8月11日 03:18 AM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