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發表 包羅萬象 模型拍賣 綜合討論 直昇機 飛機 同協會 回首頁

台灣遙控模型-RCTW

 找回密碼
 申請
樓主: 柯仔

前鎮後勤中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年3月25日 04:24 PM | 顯示全部樓層
狂賀  猛賀  爆賀  喜賀  恭賀  慶賀
里港試机  接收順利   一切OK
前鎮後勤中心  7日內將為你開辦貴賓卡
陳先生  淪為愛噴族
發表於 2012年4月4日 07:23 PM | 顯示全部樓層
前天珠海機場 兩架台灣F-104 & F-86戰機一起操練:
Skymaster F-104  _prototype  二號機, 和 杜先生 Skymaster F-86  (Large)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1ODQyNjky.html
發表於 2012年4月4日 10:19 PM | 顯示全部樓層
SM 的兩隻 大鵬 降落真是穩健.....林董要常回來里港飛行,多支持中華航協活動,...
發表於 2012年4月7日 01:21 PM | 顯示全部樓層
慶仔:4月底噴射機比賽機種 ...
SM_ L-39.jpg
SM_ F-18.jpg
SM_ Viperjet.jpg
SM_ A-4.jpg
SM_ BaeHawk.jpg
SM_F-16 _01.jpg
發表於 2012年4月7日 01:33 PM | 顯示全部樓層
part 2.........
Derjet-Vampire-DH_100.jpg
SM_ T-33.jpg
發表於 2012年4月26日 08:52 PM | 顯示全部樓層
噴射機參賽機種簡介:
1.  F-16戰隼(F-16 Fighting Falcon)是美國製造的現代化多功能噴射戰鬥機。原先設計為一款輕型戰鬥機,輔助美國空軍主流派心目中的主力戰機F-15,形成高低配置,後來演化為成功的多功能飛機。F-16是由通用動力公司所發展。於1993年通用動力公司將他的飛機製造事業出售給洛克希德公司,現在為洛克希德馬丁。F-16戰隼的優異的性能是他在外銷市場成功的原因,現在於24個國家服役中。它是現役西方戰鬥機當中產量最大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機種,已經製造超過4,500架。儘管美國空軍的訂單已經生產完畢,但是仍然繼續為外銷而生產。
戰隼的原始設計針對越戰的經驗並且強調視距內的纏鬥能力,許多設計像是第一次集中在這架飛機上,包括:側置操縱桿、傾斜座椅以及線傳飛控系統。也是美國第一種有能力進行9G(88 m/s²)過載機動的戰鬥機。F-16的官方名稱是「戰隼」,但飛行員以星際大爭霸戰機之名為其取了綽號「毒蛇」(
發展: F-16的誕生始自於1974年美國國防部提出的一份性能要求書。由於F-4在越戰時的空戰表現不佳,特別是在近距離纏鬥的情況下而催生出F-15。有一群相當有影響力的人自稱為戰機黑手黨,其中包括系統分析師皮爾•史百瑞(Pierre Sprey),試飛員查理•邁爾斯(Charles E. Meyers)和飛行教官約翰•包伊得(John Boyd)等人,認為F-15的研發方向並不正確。他們批評F-15的體型太大而且成本太高。戰機黑手黨主張應該要研發一種具備極高運動能力的輕型戰鬥機,同時採購成本低廉,能夠大量部署。這些特性也就成為1971年開始進行的輕型戰鬥機計畫(LWF)。
輕型戰鬥機以敏捷性為最高原則,其規格為一架標準空戰重量為20000磅(9000公斤)的設計,這個重量僅有F-15的一半。此外非常強調低成本,小體型,航程遠,以及運動性,包含迴轉率和加速率,但是不必追求高速。這架飛機的最佳操作環境是在低於1.6馬赫和40,000英尺(12,000公尺)以下的高度。兩家公司在概念設計階段脫穎而出:通用動力的YF-16與諾斯羅普的YF-17眼鏡蛇式。
輕型戰鬥機計畫在美國空軍當中遭遇非常大的反對聲浪,主要原因在於它會成為與美國空軍最主要的F-15戰鬥機互打擂台的計畫。為了減少阻力,這個計畫更名為空戰戰鬥機(Air Combat Fighter,ACF)計畫。美國空軍需要一種比較便宜的輕型近戰戰鬥機對抗冷戰對手蘇聯在數量上的優勢,與昂貴難以大量生產的F-15形成高低檔次配合。在此同時,比利時、丹麥、荷蘭與挪威四個國家在尋找替代F-104星式戰鬥機的新一代戰鬥機,他們共同組成多國戰鬥機計畫集團(Multinational Fighter Program Group,MFPG)以尋找適當的候選機種。參與空戰戰鬥機計畫競標的兩架原型機都被他們列入考慮,同時在名單上的還有法國達梭的幻象F1與瑞典SAAB的維京戰鬥機。美國海軍在這個階段也開始以艦載戰鬥攻擊試驗機(VFAX)計畫為名尋求一款低成本機種,以便輔助F-14雄貓這種和F-15一樣價格不菲的艦載戰鬥機。美國國會指示美國海軍必須與空軍的空戰戰鬥機計畫選擇同一個機種。當艦載戰鬥攻擊試驗機逐漸演變為一款多用途的飛機時,這項需求也被加入空戰戰鬥機的設計規範當中,以避開與F-15計畫的正面衝突,而且華約方面優勢的裝甲集群也需要加強對地攻擊能力。這是與戰機黑手黨的夢想相違背。
在1975年1月13日,美國空軍在空中戰鬥機的競賽中選擇了YF-16,因為它提供更好的效能,而且承諾可以以較便宜的成本製造和維護。它也是用和F-15一樣的F100引擎,而F-16的支持者相信這會幫助他們的計畫。另外也有政治的考量,想要在F-111項目結束後,還能保持與通用動力公司的生意。美國海軍選擇了YF-17的設計發展為F/A-18,因為它的雙發動機設計符合海軍艦載機的較高可靠性要求。這對海洋上空的作戰是必需的。(海軍航母艦載機在海洋中只有航母作為基地。採用單發動機的戰鬥機,一旦發動機故障。戰機很難保證生存。所以強調要以雙發動機保證可靠性。美國空軍主要在陸地上空作戰,沒有如此要求。)
這架飛機也提供給北約組織的成員,且在1975年巴黎航空展中首次對國際展示,並表演了8G的持續旋轉。多國戰鬥機計畫集團(MFPG)的國家被允許購買348架,並將數個部件生產分包給他們,在比利時完成總裝。
2. F/A-18 HORNET:
F/A-18黃蜂式戰鬥攻擊機(F/A-18「Hornet」Strike Fighter)是美國海軍所發展一種專門針對航空母艦起降而開發的對空/對地全天候多功能艦載機,它同時也是美國軍方第一架同時擁有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機種,對於空間有限、承載機隊數量不多的航空母艦而言,像F/A-18這種角色多變的泛用機種,是非常優秀的配屬選擇,也是目前美國海軍最重要的艦載機種 。
F/A-18 A:
為了加速新機種的開發,軍方訂購了11架F/A-18原型機,其中有9架為單座型,也就是日後的F/A-18A。雖然偶爾有人會稱呼這批飛機為YF/A-18A,但事實上根據官方的定義,這批飛機應該是作為預產機而非可以懸掛「Y」字代號的原型機身份。1978年11月18日,第一架預產型F/A-18A順利升空,戰機在為期一年多的測試後,正式進入量產。根據記錄總共有371架F/A-18A被製造出來,並且於1980年3月開始部署,初期當然是以美國海軍的操作測試與評估單位開始接收新飛機。不過令人有點意外的是,第一個真正正式配置F/A-18A的單位,其實是海軍陸戰隊第314「黑騎士」戰鬥攻擊中隊(VMFA-314 "Black Knights"),於1983年1月7日正式換裝完成開始運作。而第一個正式配置F/A-18A的海軍單位,則是海軍第113戰鬥攻擊中隊(VFA-113),於1983年8月換裝完成。VFA-113與後來換裝完成的VFA-25,被配屬在第14航艦航空大隊(CVW-14),因此搭載該大隊的星座號航空母艦(USS Constellation CV-64)成為第一艘正式配置F/A-18作為戰鬥武力的航空母艦。當F/A-18A正式開始服役後,海軍的高級將領們馬上感受到這型多功能戰鬥機真正厲害的地方:它比原本對地攻擊專用的A-7載彈量更大,攻擊精確度更高,但又有不輸給海軍當家空優戰機F-14的運動能力,因此他們給了F/A-18A「搖擺戰機」(Swing Fighter)的渾名,意指這架飛機能在戰鬥機與攻擊機兩種原本壁壘分明的角色中,輕易的切換。相較於過去必須更換航電才有可能有效擔任某一類型任務、或是起飛前就就必須先設定電子裝備的「多用途」戰機來說,F/A-18 真正實現空中切換多任務機種的設計。1986年4月,配屬在珊瑚海號航空母艦(USS Coral Sea CVB-43)上的兩中隊海軍航空隊與兩中隊海軍陸戰隊航空隊的F/A-18參加轟炸利比亞的「黃金峽谷任務」(Operation El Dorado Canyon)。在該行動中主要擔對地任務,尤其是壓制利比亞的防空系統與雷達。這場任務成為F/A-18與AGM-88A「HARM」高速反輻射飛彈的首次實戰登場,擊毀諸多利比亞的雷達與防空飛彈設施,包括蘇聯極少出口的SA-5長程防空飛彈,替其他進行主要攻擊的友軍開路。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Operation Desert Storm)則是第一次由F/A-18擔綱出場的作戰任務,該次戰役中美軍一共投入了9個配備F/A-18的海軍和7個海軍陸戰隊中隊,雖然在這場作戰中F/A-18主要是擔任對地攻擊的角色,但是也常常會越界執行一下空中巡邏任務。開戰當天兩架滿載炸彈的F/A-18在路程上先是擊落了兩架伊拉克空軍的MiG-21型戰機,隨後繼續飛往目標點執行轟炸任務,再次印證它真正的多功能威力
F/A-18 B
雙座型的F/A-18B之出現,是打從F/A-18一開始在開發時就同時進行的。在F/A-18最早的11架原型機中,有兩架雙座型版本,代號TF-18A(T是美軍對於教練機的稱呼代號),但在量產後更改為F/A-18B。F/A-18B多出的一個座位是犧牲了約6%容量的油箱空間來達成,但除此之外雙座版的戰機在功能上與單座版的幾乎相同,表現也一致。根據資料F/A-18B一共只量產了40架,除了少數幾架交由測試單位運用外,幾乎都是配置在前線單位而非原本預期的純教練機用途
F/A-18C/D
在麥道/諾斯洛普成功生產了400架的F/A-18A/B之後,針對航電設備作為主要改良項目的新型F/A-18在1990年代中期取代了原本的A/B版本,其單座型稱為F/A-18C,雙座型則為F/A-18D,第一架F/A-18C(機身編號163427)是在1987年9月3日進行處女航,並且在1987年9月開始量產。1989年VFA-25與VFA-113首先進行換裝。新版本的戰機主要改良包括更換新的任務電腦,加裝與1553B和1760軍用標準相容的資料匯流排,新款的彈射椅與飛行事件及監測裝置,這套裝置會紀錄飛機的各項與維修相關的資料。在武器與系統上能夠配備新登場的AIM-120「AMRAAM」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與採用紅外線影像尋標頭的AGM-65「小牛」式(Maverick)對地飛彈。除此之外,根據原本的設計F/A-18C能更換RF-18A(最初編號F/A-18(R))偵察機的可交換式偵查機鼻(Interchangeable Recce Nose)來進行偵查任務,因此也設計保留了相關的電子接線與防電磁外洩屏避,但最後計畫還是終止而沒有實際使用到。由於F/A-18C與之前的A版本幾乎只有航電系統方面的改變,因此兩個機型在外觀上很難分辨,只能從F/A-18C較A在機身上多了一些突起的天線上看出端倪。
F/A-18C在開始生產了兩年、137架之後,自1989年以後出廠的飛機開始具備夜間攻擊能力。改良的部分包括可以使用AN/AAR-50導航前視紅外線(Forward Looking InfraRed,FLIR)或者是AAS-38夜鷹(NITE Hawk)導航與紅外線目標標定前視紅外線莢艙,紅外線影像能夠直接傳送到抬頭顯示器(HUD)上。與夜視鏡相容的座艙儀錶板,飛行員能夠使用AN/AVS-9貓眼(Cat Eye)夜視鏡,彩色多功能顯示幕以及電子移動地圖顯示器。第一架配備這套系統的F/A-18C(編號163985)在1989年11月1日交機,又有「夜攻黃蜂」(Night Attack Hornet)的綽號。1992年之後,F/A-18可以攜帶加裝雷射目標指示器的AAS-38莢艙,為雷射導引炸彈提供照明。2011年4月1日,一架隸屬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01戰鬥訓練中隊的F/A-18C戰機在加州南部執行訓練任務時,戰機引擎突然停止運轉並起火爆炸,導致10人受傷,100多萬美元的損失。目前美國海軍已著手展開調查。2012年4月6日美國海軍的一架F/A-18D大黃蜂戰鬥機週五下午在起飛後不久墜毀在維吉尼亞海灘附近的公寓大樓上,兩位飛行員在墜毀前成功彈射,總共有7人被送往醫院,沒有人受重傷,至今也無死亡報導,但有三人下落不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

本版積分規則

世界各國訪RCTW統計

手機版|台灣遙控模型-RCTW

GMT+8, 2024年4月28日 05:35 PM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