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aly0308 於 2014年10月16日 08:34 AM 編輯  
 
   /// 改裝摩托車後擋的第三輪///  
   儘管擁有MM450摩托車的車友不多,  仍迫不及待的想分享…   首先~   事前周密研擬施工歩驟~是成功的關鍵﹗Y(^_^)Y 
  觀察~   MM450原車尾, 
  使用的是一條頗長的鋼絲固定在車身上延伸至尾部, 
  托孤輪不小心太嗨!屁股很快就開花(車殼破) -_-#   MM450設計結構上尾部並無著力點,   改裝支點勢必在車身段,   但是距離又遠又長, 
  加工選材強度必需足夠, 
  托孤輪時~才能托到爽………為止。哈! 
  決定~ 
  為了增加操縱上更多的樂趣……   改裝摩托車後擋的第三輪……   是我刻不容緩的---使命(誇張) 
 
 
開工~ 
找材料 
原定使用較好取得的鋁合金材料、加工容易, 但為了配合車子整體外型順暢感, 
乾脆升級為碳纖板~美觀 
 料材想選用3k, 但商家反而不建議:說3K太硬自行加工處理不易, 且鑽孔不慎容易位移……… 
若是在現場給商家洗孔、後端修為圓弧狀, 
1支報價竟達1千多。(-_-#) 
 不過~ 熱心親切的老闆介紹使用3.5mm 3K玻纖板, 
外皮黑色碳纖內部白色玻纖, 
很有韌(彈)性、加工容易不易斷裂。(材料到手) 
施工啦~ 
 
 
以下是土法鍊鋼改裝程序及步驟分享: 
(因施作完工、故不提供施工照) 
A、沿用車體原有螺絲孔位 (便利鑽孔), 
   一.碳纖板(先單支)靠近車體的第一孔位先鑽孔確定, 
       繫上螺絲。 
   二.第二孔量好斜角度做記號、取下鑽孔, 
      第二孔是關鍵~ 
      差一點~後端就會差很多,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所以沒有把握請先鑽一個小孔再合一次,       還可做修訂。 
   三.切記:以上導板對應車體鑽孔千萬別一次貫穿, 
      手持電鑽通常會歪掉,請鑽進一半就好~ 
       另一半由對向鑽孔互通、降低誤差。 
  四.做記號接收盒補強板及導板鑽孔位置~ 
      這裡的關鍵是假組裝後的接收盒開孔及膠合,       所以粗合即可。 
  五.確立第三輪螺絲位置記號,拆解後連同第#四#鑽孔。 
  六.複製第2片玻纖板……… 
 
 
 
B、開始假組裝導板及第3輪均上車身, 
    第一孔位先鑽孔相通、上螺絲並鎖上, 
    移好斜度角定位,利用導板上孔位來鑽車身第2孔位, 
   與對向車身孔位貫穿來相通。 
   鎖上螺絲這時成品的雛型已顯現。 
 
 
 
C、再利用導板已鑽好的接收盒補強孔位, 
    直接在接收盒上開孔, 
    這樣一定會精確無誤。 
(如果施作上有一點點些許誤差,此時可做小小修正)。 
 
 
 
D、整組全部拆下,黏合接收盒補強板, 
      此時利用螺絲插進接收盒及補強板兩相孔位, 
      完成精確膠合(使用快乾), E、組裝~  F、完工!!! 
 
 
 
施工後完成度很高、紮實,很滿意  
接收盒也因長螺旋鎖上而整體強化, 
感覺很pro,就像原廠配置一樣美觀。 
螺絲選用4mm長60mm的長螺絲, 塑膠件比較不容易擴孔也相對紮實!  
附記~ 此次改裝有些許破壞性, 
這一點有點違背我的改裝原則, 
但因MM450車體結構, 
如不使用長螺絲貫穿、塑膠鎖螺絲支撐力道薄弱, 
就算改裝也不耐用, 
考量之下………拆掉改裝品仍可以恢復原廠配置功能, 所以動工了…………. 只不過恢復原廠時,一樣要使用長螺絲來固定就是。 為強化第三輪的支撐, 
在車身接收盒增設一個支撐點, 
無奈接收盒本身太過薄弱, 
所以我再使用同料材厚3.5mm寬15mm長度38mm 
小塊玻纖板來做補強。 以上和大家分享。 
 
DIY之樂~ 家裡沒有任何專業的加工器具, 
但能「運用有限的工具、去完成我想要的可能」, 
 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