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時美軍也是大多是前驅啊,沒啥美軍德軍的差異
還有就是差異的部份,這是坦克兵工廠的帖子內容,請參考
"我猜是這樣
以前阿,技術不發達的時候引擎/變速箱/轉向系統體積都很大,要全部結合成一體會佔用太大低空間,會影響砲塔及成員的佈置,而且維修時很困難,吊不出車外.
而就行駛性能來看,慢速時差別不大,可是快速時前驅履帶上部會張緊,履帶梢摩擦力加大,而且會產生振動,開不快…
越野時前驅也有缺陷,高段差障礙會直直撞上驅動輪,導致機械故障(大家的恆龍虎應該大都是這樣壞低),大大限制了越野能力…
在科技進步的現在,除非是特殊需求要不都是作後置後驅低.
例外:早期的克利斯第戰車其實是全路輪驅動低,可以不用履帶在地上走,裝上履帶後磨損也很小,不過就是太複雜了,又不是作跑車…
汽車是為了空間及成本考量而採用前驅低(那是在獨立懸吊系統技術純熟以後才有低),而且前置前驅有操控特性單純的特點,比較安全…"
BY JOHNNIE前輩
"忘了在哪邊看到的論文,作者是兵整中心還是中科院的也忘了,動輪放在後面對履帶來說有能量耗損少之優點,能量可直接經由履帶傳達到地面;如動輪在前透過履帶傳遞的能量須經由惰輪轉180度,再傳達到地面,能量傳遞的距離增加,履帶塊與履帶塊之間的摩擦、頂支輪的摩擦,都使能量耗損。
二戰時期有許多戰車將動輪置於前方是因為操縱及轉向機構系統的緣故,當時沒有操縱系統的輔助動力,若將變速箱及轉向機構系統置於後方,要將操縱系統的機械力傳至後方是有困難;但戰後科技的進步這種限制不復存在,大多數的履帶車輛都將動輪放置在後方了。"
BY YICHI前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