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發表 包羅萬象 模型拍賣 綜合討論 直昇機 飛機 同協會 回首頁

 找回密碼
 申請
查看: 15317|回復: 78

Solo mSR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年5月22日 11:40 AM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言
前一陣子,手癢將Solo Pro改成平衡翼版,試飛了一段時間,總覺得有點兒不對。

後來,經過高人指點,重錘與平衡翼的動作方式不同,光只是把重錘翼片。作用不太大,似乎..........
也沒多大意義。[x16]

回來後,仔細觀察平衡翼機種與重錘機種之連桿構造與動作時之變化,發現平衡翼機種之連桿構造及做動方式,的確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平衡翼機種,連桿以不同的角度連接十字盤與主旋翼。因此,十字盤傾斜時,不止旋轉角度有變化,平衡翼葉面的角度也會有所不同。

而重錘機種,連桿則會先連到主旋翼上一個類似槓桿的連桿上,再由這個槓桿連接到平衡錘。因此,十字盤改變角度時,只有旋轉角度產生變化,重錘的角度不會有變化。

由於這樣的動作變化差異,平衡翼在動作時,除了被動的角度變化,還會有主動的角度變化(攻角變化),而平衡錘機種,則純粹是被動式的變化。

再經過一番思考,決定再次對九鷹之Solo Pro做出另一種不同的改造,將旋翼頭總成更換為mSR之旋翼頭總成,以期能讓平衡翼真正發揮完整的功能。

●Solo mSR V1
於是,Solo mSR 誕生:
20100522-SoloMSR-01.jpg
20100522-SoloMSR-02.jpg
20100522-SoloMSR-03.jpg
20100522-SoloMSR-04.jpg
20100522-SoloMSR-05.jpg
20100522-SoloMSR-06.jpg
由於主軸長度不同,因此必須自行用3mm之碳纖棒製作主軸。

而九鷹之十字盤與mSR之十字盤差異不小,mSR十字盤之球頭長度較短,即使較長之球頭,也比九鷹十字盤的短球頭還短一點,因此目前是連接在短球頭上。

原先使用mSR之連桿,後來發現整體長度過長,動作起來不是很順,因此調整主軸開孔位置,改變導軌固定位置。改用Solo Pro連桿,減少主軸整體長度。

改造完成後,接著就是試飛咯。

誰知道,試飛的結果,只能在地面上爬。

一開始使用的是換過銅齒的mSR主馬達,當時覺得似乎是馬達衰退,因此飛不起來。

換上九鷹的主馬達之後,情況略有改善,可以爬高一點點。(離地不到30cm)[x11]

再次仔細觀察,思考良久。

為何原先使用九鷹的旋翼頭總成,機子可以吸在天花板上,換上mSR的旋翼頭總成,就只能在地上爬?[x09]

沒道理!電池跟馬達不可能幾小時不用就馬上衰退了啊![x25]

全部拆開,仔細觀察後發現,mSR的主旋翼比較平,Solo Pro的主旋翼葉面弧度較大,也比較長一點點。[m09]

[em26] 就是因為這裡不同,所以主旋翼所產生的浮力也不同!

於是,找了其他機種的主旋翼來測試。

最後發現,8831的主旋翼尺寸與mSR的主旋翼尺寸最為接近,但是葉面的弧度則大出不少,裝在機子上後,馬達旋轉時所產生的風量高出很多。

再次試飛,果然可以順利升空了![x13]

試飛感想:
利,很利,非常利!

跟先前將重錘改成翼片的感覺完全不同,那不是‘飄’,而是非常靈敏的手感。

遙控器已經改成室內模式,飛起來還是很靈敏,過去用重錘,發現要撞牆時,多半只能收油門。現在發現要撞牆時,輕輕一打,馬上拉回來了!

目前還在嘗試改良中。換成8831的主旋翼後,雖然可以飛了,但是還沒辦法吸天花板。[x09]

先想辦法讓機子減重,另外,試著找出浮力更好的主旋翼。

8831的主旋翼重量約為2.3g,比mSR的主旋翼1.6g多了不少。

不知各位先進是否有更好的建議?

NE-MainRoater.jpg
mSR主軸尺寸與小弟目前使用的主軸尺寸,由於十字盤球頭長度不同,因此將頭部尺寸縮小,如此方能讓連桿動作時,乖乖的在導軌裡面動作。

●Solo mSR V2
為了解決轉速過低,浮力不足之問題,將大齒盤更換為mSR之大齒盤。

SoloPro 原廠大齒盤

mSR 原廠大齒盤

兩個齒盤直徑相差6mm。

如果要進行手術,以SoloPro的7T銅齒,最多不能切超過3mm。


SoloPro 原廠機架間隙

機架間隙為4.75mm,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做手術,只是接合的時候,得要注意垂直、水平才行。

切斷機架,中段磨除約3mm,以AB膠黏接切斷之處。




用電工膠布黏在銅齒上,替代紙片。

等他兩小時後,完全硬化了,就把機板、旋翼、尾桿、馬達、機殼等移植到這個機架上。

裝上機殼後發現,由於兩根固定架的位置被改動了,裝機殼時必須要動一點兒手腳才能裝上去。

裝上機殼後,鼻端略微向下傾,看起來有點兒鷹嘴的架勢喲![x13]

試飛感想:
果然夠力!

先前的浮力不足、容易掉高度等的問題,全部解決了!

主馬達的溫度沒有那麼燙了,一顆電池可以飛的時間加長了不少,從原先兩分鐘左右,變成超過五分鐘。

改用mSR大齒盤後,由於固定方式與SoloPro之大齒盤固定方式完全不同,因此尺寸上也就不同了。再次調整後的尺寸如後:
NE-MainRoater.jpg

●Solo mSR V3
尾桿切短約1cm,改用mSR主馬達,mSR十字盤。
沒換過銅齒的mSR主馬達。


裝上機身,重新粘合。這回學乖了,把塑鋼土切大塊一點,混合的時候比較不會出錯。

弄的時候,多花了點功夫,把塑鋼土表面抹平一點,讓外觀看起來好看些。

於是,第三版的Solo mSR誕生![x13]






目前的配置,上連桿使用Solo Pro的上連桿,下連桿使用mSR的連桿。

先前旋翼夾球頭撞壞了,連桿導軌上的導軌桿子也斷了兩根,待料太久,乾脆買了金屬件回來用。

金屬旋翼頭在第一次安裝時,不小心把螺絲擰斷,要拆的時候,不小心把旋翼頭弄裂了![x07]

因此,這回看到的,旋翼夾、連桿導軌、擋止環用的是金屬件。

改用金屬件後,由於精度較高,Solo Pro的下連桿稍微有點粗,安裝後動作不順,因此下連桿改用mSR的連桿。

mSR主馬達銅齒多了一齒,飛起來的力道又再加強很多!

在試飛的時候, 6mm的尾馬達燒壞了![x11]

於是,7mm尾馬達再次上場。

這回使用的尾桿是切短1cm的尾桿,飛起來感覺有比先前未裁尾桿時更穩了!

目前試飛的感想:
噴、利、穩、爽!

唯一感覺有缺陷的,就是下連桿了!

可能太噴了,mSR的下連桿似乎強度不足,很容易彎掉,一彎掉,就很容易噴掉!

●Solo mSR V3 小改版
小弟將Solo Pro的下連桿稍微磨過,安裝到小弟的Solo mSR上面了。

磨過之後,動作順暢了,不再卡卡的,也不會再有動不動彎掉的問題咯![x13]


這是Solo Pro下連桿與mSR連桿的比較照片,由於Solo Pro的下連桿是兩根桿子連接,抗扭曲的能力一定比mSR的單枝要強。

現在回頭想想,先前小弟的塑膠連桿導軌的導軌桿會斷掉,或許就是因為小弟拿Solo Pro的下連桿來使用的關係吧。[x16]

不過,用在金屬件的連桿導軌上,確實效果很好喲!有玩mSR的飛友們,若是有連桿容易彎曲的問題,或許可以考慮改用Solo Pro的下連桿,效果一級棒![x13]
●Solo mSR 改機分析
原Solo Pro零件:
機殼、機架(切短約3mm)、機板、尾馬達組(為配合mSR主旋翼較短,尾桿切短約1cm)、起落架、連桿組、擋止環、遙控器
使用耗材:
塑鋼補土、AB膠、瞬間膠、螺絲膠
使用工具:
銼刀、電鑽(or 手鑽)、切斷工具(裁碳纖棒)、鑽頭(至少需用1mm鑽頭,建議先用小號鑽孔,再用1mm擴孔,較為精準)、固定虎鉗(非必要,但有很大幫助)
自製零件:
實心主軸(購買3mm碳纖棒製作)
更換mSR零件:

EFLH3010 連桿導軌

EFLH3011 平衡翼

EFLH3012 旋翼頭

EFLH3013 橫軸

EFLH3014 旋翼夾
EFLH3016-MainRotorBlade.jpg
EFLH3016 主旋翼
EFLH3006-MainGear.jpg
EFLH3006 大齒盤
EFLH3009-Swashplate.jpg
EFLH3009 十字盤(需切除後方導軌桿,另行粘上較長桿件。或是將十字盤上部拔下,安裝於Solo Pro之十字盤下半部)
EFLH3003-MainMoter.jpg
EFLH3003 mSR 主馬達(建議將插頭更換為Solo Pro之馬達插頭,避免產生接觸不良)

您可以在圖片上看到,所有需要用到的螺絲都附在裡面,不必另購螺絲包,這點比較貼心。

費用分析:
mSR 主馬達:NTD 360
mSR 大齒盤:NTD 100
mSR 十字盤:NTD 325
mSR 連桿導軌:NTD 100
mSR 平衡翼:NTD 200
mSR 旋翼頭:NTD 100
mSR 旋翼夾:NTD 135
mSR 橫軸:NTD 100
mSR 主旋翼:NTD 265
合計:NTD 1685
以上報價均為網路查詢之報價,非最低價,但為公開可查得之價錢。

說真的,Solo mSR的改裝,其實花費不高,但是卻能讓Solo Pro性能完全改觀,是很超值的改裝!

如果各位飛友已經玩熟,或是玩膩了Solo Pro,倒是可以考慮,花個千把塊,做一點改裝,您的機子會再次讓您驚艷。

正如rlin大大所說,不管您是美國手、日本手還是鹹豬手,Solo Pro的遙控器可以很簡單的改動配合,這是mSR無法做到的地方!

但是必須強調,您要是還沒把Solo Pro摸熟,請勿貿然跟著改裝!
這個改裝會讓機子反應變得很靈敏,性能變得很銳利,操控者不夠熟練的話,那跟著來的,恐怕會是無盡的挫折感。

祝大家爽飛愉快![x13]

[ 本帖最後由 ArchSun 於 2010年6月24日 12:13 AM 編輯 ]




上一篇:Walkera又有450size新飛狼
下一篇:我的亞拓450出線雙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年5月22日 11:57 AM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棒的改造~ 把solo pro 的性能改造成如mSR般的靈活真的不簡單 ~還有大大您提到主旋翼有點重的話,如果用砂紙給它磨薄一點的話不知道可不可行?  有影片可以瞧瞧嗎 ^^

[ 本帖最後由 acerhaha 於 2010年5月22日 12:54 PM 編輯 ]
回復 按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年5月22日 01:04 PM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2樓 acerhaha 的帖子



不好意思,小弟沒有錄影設備,自己一個人,連拍照都有點兒勉強!

過幾天,等手感練出來時,小弟再請人幫忙錄影,屆時再Po出來吧!
回復 按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年5月22日 04:54 PM | 顯示全部樓層
以前有玩雙無刷的拉瑪..也是都拿3通道的玩具獎來玩..遇到飛不太起來的槳就直接剪下去..一次剪短一公分..轉速會變快反應也變好..不過看了你裝的槳..像是攻角太大改銅齒可能比較有效..不然就把獎剪窄一點..如果槳不會很貴的話..可以參考看看..
回復 按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年5月22日 11:09 PM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4樓 bravia 的帖子

嗯,先前有試過S027的旋翼,這支長度跟Solo Pro的主旋翼差不多,但是比較細一點點,而且是菜刀型的槳(為了可以收折)。不過,飛起來的高度只有一米多,就再也上不去了!

後來,才找了8831的旋翼來試。

目前手上還有Lama2-1的旋翼,長度比8831還短,但是寬度則是差不多,葉面的弧度也差不多,趕明兒再拿來試試。
回復 按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年5月24日 08:50 PM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6樓 rlin 的帖子

呵呵,聽起來您有相當大的進展喲!

快吧,趕快把結果Po出來大家看看,了解一下如何讓Solo Pro飛的更得心應手。

小弟有試過換其他不同的旋翼,改善效果有限。

目前手上找到一顆10T的塑膠齒,裝上馬達,費了一番功夫才擠進機架裡,試運轉的結果,
.
.
.
.
.
.
.
.
.
.
.
.
.
.
.
馬達完全不動!

目前先把mSR原廠旋翼用吹風機加熱,彎曲增加翼面弧度,裝上機子,在電池滿電時可以有幾十秒吸天花板的情形出現,可是電池電量消耗的似乎很快,一分鐘左右就只能在離地不到50cm的高度爬了。

小弟的思考方向,比較傾向於不破壞原廠零件,這樣的話,萬一想改回來,比較不會望機興嘆。

不過,這樣的話,要找能搭配的零件就比較麻煩些。

目前看來,真的有需要換大齒盤!

但是,要怎麼搭配,才能讓原來的零件盡可能不被破壞,那就得花一番功夫咯!
回復 按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申請

本版積分規則

世界各國訪RCTW統計

手機版|台灣遙控模型-RCTW

GMT+8, 2024年6月22日 02:41 PM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